国产一区h_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图片_91.app_91av手机在线_中文一区二区_亚洲一级黄色片

听课评语

时间:2023-01-30 10:53:42

导语:在听课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听课评语

第1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规范性;综合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32-01

一、目前校本教研中听评课活动的现状

1.听评课的随意性较为明显。学校一般没有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听评课的计划,(也没有探究的重点和要求),教师做课、听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听评课活动的组织实施随意……如此等等的现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尤其是听课教师个人在听课前,没有积极主动了解和研究听课对象上课的教材内容和相关背景,没有明确自己在课堂上该听什么,看什么、记什么以及如何听、看、记,因而导致听课者课后难以全面准确地收集课堂教学有益的信息,直接影响了其对课堂教学的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同时,学校缺乏对做课教师对象的认真选择,做课教师缺乏(创新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听评课既不能总结经验也不能分析归纳不足,此类现象的产生严重地降低了听评课的功能和作用。

2.评课有失规范性。时下评课不规范性表现在:一是评价没有准确把握依据新课程评价标准,评课人只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感受来判断优劣、阐述意见,使评判的价值大大折扣,甚至在个别情况下会造成误导;二是评课的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意见面面俱到,有时针对一节课,一下子提出几十条意见,提出的意见笼统空泛,东一榔头西一棒锤,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三是人情因素时常干扰评课活动,评课人碍于“我们是同行”、“家里人”等情面多讲优点,少讲缺点,失去公正,也偏离了听评课的目的;四是重听轻评反馈少且不及时,难得发言,评课的意见少,发言教师少,反馈信息量少。

3.评课缺乏理论高度,发现问题透视问题深度不够。评课过程是教师互相交流探讨提高的过程,在评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语:××教态自然大方……××备课扎实认真讲得十分细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然实际的教学效果是:该教师语言表达语无伦次累赘重复,形体语言夸张怪异,提问学生满堂吼,知识性错误充斥于教学内容及过程……由于教师没有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没有深刻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对一堂课评判缺乏正确的理论依据,因而,对一节课的评判抓不住重点,在细小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休,有时将缺点误认为是优点,或将优点误以为是缺点,既不能正确指导别人的教学实践,又不能使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科学规范听课、评课

学校要将任课教师间的听课评课当作校本教研重点来抓,它是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主要途径,要搞好此项工作,首先要制定严密科学的听评课计划,其要点是:本校的学科带头人要上好观摩课;本校的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课;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教师要上好汇报课;培养的青年教师要上好展示课;新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要上好面试课;教研组、教导处组织好整改课、学习课。在时间安排上,观摩课、汇报课、示范课在每学期初进行,展示课、整改课、学习课课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同时,对教师进行听评课的业务培训,让广大教师了解一堂好课的评课标准,知道上好一节课该如何准备,听课应当听什么、看什么、记什么。本人认为评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准备)标准和要点是:

1.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学思想又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探索、创新的灵魂。

2.评学习目标。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灯塔”’,更是师生互动交流之中心,因此学习目标确定要全面、具体、适宜,同时要具有针对性、导向性。

3.评教材运用。对教材的运用能力是教师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基本的要求是:知识传授得正确,在学生已有只是基础上有清晰的形成过程。

4.评教学程序??唇萄悸飞杓啤=萄悸返纳杓剖紫纫辖萄谌菔导剩导?,同时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5.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其是因课程、学生、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针对学生知识、年龄、生活环境等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教学方法使用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表现情况来判断:(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2)交流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

6.评学法指导。教师课堂任务之一就是指导。要看是否在学生疑惑时诱导,使其想学,有不竭学习动力;是否在学生死磨时引导,使其变一种角度,培养敏捷思维;是否在学生学习活动受阻时疏导,使其通过坎儿,帮他树立信心;是否在无序忙碌时指导,使其比较归纳形成高效方法。同时要看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7.评师生关系。(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课堂活动时间以学生占有为主,问题的分析、思考、解决依靠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尊重同伴见解。(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要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展示,还要走下讲台,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个体或小组学习活动当中。

第2篇

我们常常又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拿出一套题让老师做,往往难不倒老师;而拿给学生一套题,就有可能把他们考住了;而学生又会出现做得好这一套题而做不好那一套题呢?因此应该说,老师是有做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而学生尚不具备这种能力;学生要逐步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我们知道,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引导学生动起来,才能逐步达到目的。

不要认为听老师讲会做的题目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做无用功,如果有学生这样认为,我觉得老师得立即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要告诉他们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告诉他们学海无涯的道理,要立即帮助他们培养优生的学习品质,帮助他们塑造优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听评讲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带着问题听讲。

2.要善于做笔记,要记下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疑问。

3.要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如果把知识理解透彻,梳理清楚,学习起来会更轻松,还可以灵活运用知识。

4.要引导学生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这也算最重要的。

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一个突破方法,他们非常值得我们帮助,我们要通过实际例子向他们说明学习语言知识的实质与根本意图。

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不能贪多,指导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要跟踪并且多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自信?;挂嗟毓睦嵌嗵嵛剩蕴嵛蚀偈顾撬伎?,只有思考才是他们的出路。

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听评讲课,我们自己肯定要事先做好准备,也就是备好课。

第3篇

一、听课

1.听课前是否通知授课教师?

2004年上海教育曾经报道过民乐学校实行的“推门听课”[1]。所谓“推门听课”或者“突击听课”,即听课人(多为学校及上级教育管理行政、业务领导)在听课前不事先通知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进教室随堂听课的一种方式。[2] [3]总之,体现的是随机突然进入课堂。另外“推门听课”不只是对授课教师的检查,通常也伴随着对听课人的规定。例如:“‘推门听课’组成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各学校校长及业务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不少于30节。学期结束后,各学校校长及业务主任将听课记录交中心校存档,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盵4]

与此相对应的听课方式,是提前通知授课教师,俗称“预约听课”。而不是突然袭击,平时各个教研组内部组织的听课基本上就是这种方式。且不论哪种方式对激励教师的成长更好,课堂上突然多出授课教师和本班学生以外的人,就算没有影响到老师,可能也会有些学生抑制不住好奇心观察进来的陌生人,所以听课时进入教室的人对课堂是有影响的,随意进入教室还是有待商榷。

现在很多学校里基本上都配备有多媒体摄像设备,实际上领导想听某些老师上的常态课,完全可以通过现代化设备解决,直接用摄像设备来观察课堂。所以“推门听课”除了它的突然性、随机性,其实不需要真的直接进教室。这样“推门听课”就可以不影响课堂,那么常态化也完全可以,利用好了就是教师成长的一大助力。

2.谁听课及听谁的课?

听课人通常有领导、教研组同事,我校以前每次教研组安排听课时,学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都会来听,现在基本上都是组内听课。实际上领导听课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听课与分析课是校长管理学校教学、提升教学领导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盵5]其实除了同一个组的可以互相听课,不同科目的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听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科目之间的差别正好可以开阔教师的思路,但不同组的老师互相听课还是少见。

听谁的课,一般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上公开课的多,很多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就很少上公开课,甚至基本不上,偶尔会有资历很老的教师上示范课。谁上公开课基本上是科室领导或者教研组长安排,新教师都必须要上,但是一些老教师就会有推诿现象。其实,上公开课接受大家的评判,总是不如只面对自己的学生讲课让人放松。所以,上公开课也是不讨人喜欢的任务。

3.听什么课?

通常情况下我们上课的类型,包括新授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研讨课等。但是,平常教研组听课的时候,一般授课教师都会准备新授课,其他类型的很少有人展示。这其实也不利于大家的沟通交流,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很多教师可能认为新授课才最重要,复习课、习题课等都不太重视,我觉得这也应该是需要转变的一个想法。对于系统的学习来说,每节课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只听一种课,授课教师个人的成长是有限的,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的也就一种类型。所以,应该呼唤多种类型的公开课,不能只局限于新授课。

4.听课是不是就只听授课教师讲的怎么样呢?

通常听课都被认为是大家审视授课教师的功底,所以授课教师会有被审查的紧张,听课教师也多是关注授课教师讲课的情况。我觉得应该不仅仅是这样,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更不应该只是听老师讲得好不好。比如备课,我们通?;崽副附滩?、备学生、备自己。听课也不能只关注教师讲的如何,一节课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听课的时候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我曾经和我的研究生导师向蓓莉副教授在北京某小学听过课,听课的时候,向老师就坐在了面向学生的前门那里,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及动作。有的时候我们听课也会坐在学生旁边,而不是教室的后面,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的每个行为及表情。

那么听课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什么情况呢?

首先是学生的基础。在孔子的教育理想里,是“有教无类”。实际上,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模式下,一般老师是不能决定自己可以带什么样的学生的,在分班的时候,总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老师只能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情况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上好一节课。在拉萨中学,各个班学生的基础就是有区别的。比如拉萨中学有个宏志班,是藏族班,班级固定的设为10班,学生要满足两个条件:考试成绩好、家庭贫困。汉族班和藏族班除了考虑基础还要考虑到民族文化及传统带来的不同。各个班级还会因为班主任的不同,管理方式的差异,形成的班风以及学风也有差异。比如有的班级可能会学生较为活跃,有的班级可能较为安静。这些都要做为备课以及听课的依据,但实际上我们评课的时候还是没有关注这些内容。仍然主要是评老师哪里讲的好,或者哪里怎么讲更好,涉及到学生的就是课堂上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或者练习时间的长短,学生能不能掌握老师所讲内容。关于学生在他自身的条件下以及在这节课老师的引领下能掌握多少,应该掌握的掌握没有,掌握的怎么样,这些都很少在评课中提到。

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引导所做出的行为及回应。很多人会把老师上课和表演联系在一起,因为讲课时也要注意服饰、姿态、语言、音调等各种外在的内容,但是老师上课毕竟和一个人的表演是不一样的,课堂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只看到老师的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况,只能说是本末倒置了。在我看来,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要求所有要学的知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就和我们继承与发展的宗旨相违背了。而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知识之路。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举数得。所以,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行为,及学习探究的成果应该被关注到。

二、评课

只听不评,听课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大家从多角度来探讨同一个问题,会给每个人都带来不少启发,一个人“闭门造车”是很可怕的。

听课的目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听课教师学习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授课教师在听课教师的讲评中寻找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是否达到学习的目的。

那么评课也应该主要围绕目的展开,听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学生的情况思考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现在评课主要是关注的授课教师哪里需要改善,很少结合学生的基础及表现。评课教师也很少讲到听完课后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也很少有人主要从学生的行为及学习成果去谈,这些应该是以后听课和评课需要注意的地方。

评课时也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去评,鼓励听课教师及授课教师去发展多种授课方式,而不是直接给予终结性评价,这节课哪儿上的好,哪儿上的不好。如果真的对课堂哪里有质疑,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在当时的学生基础、及当时情况下,当时对课堂内容处理方式变化一下是不是更好,怎么变化等等。

评课一般会涉及到教态、板书、内容衔接、语言、音调、管理学生、练习时间、提问、学生回应、教材内容处理方式等等。但评课的时候一般都是讲些比较泛泛的意见,非常细致周到的对课堂的分析讲评较少。讲评一节课也基本上是从这节课本身去评,而不涉及到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更比较少谈到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科目中的作用,所以对很多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也会理解不同,但评课的时候又不说清自己的理解,只就所听的这节课谈课堂上所讲内容。

总之,新课标下听课评课不能仍然沿用一贯的老模式,而应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给新教师展示的空间,给老教师继续焕发青春的理由,让所有老师都积极的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是一以贯之的老模式,不仅会消磨老师们的创造性及热情,也会渐渐失去活力。

参考文献

[1] 陶小青.教师欢迎“推门听课”――民乐学校探索教研管理新模式[J]. 上海教育,2004(06): 24

[2] 张斌.推门听课――一种不合时宜的教学管理方式[J]. 当代教育科学,2003(16): 36.

[3] 张昕轶.推门听课也要先“敲门”[J]. 中国教育报,2007-05-15第007版.

第4篇

[关键词]听课 评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38

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课堂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听课、评课是初中英语教师经??沟慕萄谢疃歉陆萄Ю砟睢⒔涣鹘萄Ь?、展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汇报研究成果的主要手段。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初中英语基于教学能力的听课?评课模式的建立。

一 优化听课模式

听课是一个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享受他人教学成果的过程。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为此,教师应在听课之前,做一个准备充分的有心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可以事先向授课教师询问有关教学内容,预习一下教材,关注上课内容的难点、重点、疑点;研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这样就能更好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意图,获得较大的收获。

在优化听课模式上,在上课之前授课教师应对听课教师做好教学说明。包括介绍听课学生的学习基础,如在上本节课之前,首先讲述英语语言知识的储备情况、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等。其次,可以向听课教师讲述与众不同的教学创新模式。如授课教师对听课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计划,然后在其他意见基础上修订原先的教学预设,这样能避免听课者对教学活动有一个主观臆断。在听课的时候,听课教师应做好物质准备与理论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就是准备听课教材、听课工具,这样能感悟上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理论准备,就是了解客观评课所需要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进行听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教师应该认真记录与仔细观察。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注意集中注意力,并且全身投入听课过程中,应怀着谦虚的精神与态度。听课者应该留心注意教师的教学活动,捕捉讲课者的表情与一切语言;重点记录讲课者对教材钻研、处理重点与突破难点之技巧,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基本功上的展示等等。同时,也要注意看授课者是否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本节授课是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

二 课后积极评课

在听课之后,第二步骤就是评课。通过评课,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评课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平等且互相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听课教师们研究并且解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

评课开展,应围绕几个维度来进行。第一个维度,就是教学目标。新课程主张“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过程与方法,忽略了知识、情感方面的目标。如某一教师在上初中英语人教版Unit 4 What would you do这一节课的时候,把这教学目标设计“为① Master the newwords and expressions; ②Develop students’reading skills; ③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positive qualities from Helen Keller.”听课教师仔细分析这三个教学目标,在讨论过程中,就发现虽然渗透三个教学目标,然而,目标的主体并不是一致的。第一个目标主体是学生,第二、第三个目标主体又变成了教师了,没有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

第二个维度,就是教学内容。听完课之后,对一堂课的分析与评价,应注意教师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程度。新课改之后的英语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信息容量大。目前,许多教师都抱怨教材内容编排上太散漫,内容实在是太繁杂。为此,教师应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内,指导学生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删减与置换教材内容,也就是有效整理与处理教材内容。如有教师评论,在上课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把补偿知识的Reading放置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在语言知识上的储备,也能为听力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材料基础。这一种根据知识逻辑顺序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符合学生认知上的特征。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评论,能让教师取长补短,锻炼了教学能力。

第三个维度,就是教学设计。能否科学合理开展教学设计,这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评课教师在分析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时,要看其是否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授课者是否做到了讲课的教学思路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授课者给学生分配的教学任务,是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各个教学环节是否能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

第四个维度,就是教学方法上。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多媒体教学技术、投影仪等方式,采取复述、情景短剧、竞赛、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这样才能令学生真正热爱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第5篇

关键词:空间形态记录表;评课;反馈阶梯

听课、评课作为我们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本校外语组组织了高一年级“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听课和评课的质量和实效,我们设计了听课和评课标准。

以杨老师的课为例:Unit 7 Can I speak to Wang Yang?

【教学过程】

Step one: Lead-in

1. Greeting

2. Show some pictures and ask Ss, “What are they doing?”

3. Cell phones are all around us. Do you know how to call others in English?

Step two: Make a telephone call 1

1. If you call Wang Yang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you at school this afternoon,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 in the phone?

2. Invite S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ask other Ss to find out the mistakes and list the useful sentence structures on the Bb.

3. Ask another group of Ss to make the telephone call.

Step three: Make a telephone call 2

1. You played basketball very happily, so you call Wang Yang again the next day. Then what happens?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2. Read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find out how Wang Yang’s father answers Tang Hua.

1. Read the dialogue role by role.

2. Two Ss a group to make up a similar dialogue and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Step four: Make a telephone call 3

1. You want to invite Xiaonian and Sara to play badminton at school.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2.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gain and finish the dialogue.

3. Act out.

听课空间形态记录表教 师: 杨**班 级:12财预 学生数: 52人

(一)师生个别对话次数记录(以排和桌来定位):

Group__1__ Row__1___ Group__2__ Row__7___ Group__3 _ Row__3___

Group__4__ Row__1___ Group__7__ Row__7___ Group__5__ Row__1___

Group__6__ Row__5___ Group__8__ Row__4___ Group__7__ Row__1___

(二)其它形式活动记录(以划“正”字计):

1.全班活动:Listening-Dialogue B; Preparation for dialogues.

2.分组活动:

①2人活动 自由交谈:________ 操作: ___正 T 讨论: ________

②小组活动 自由交谈:________ 操作: ___ T 讨论: ________

3.向全班演示 单人: 多人: 正 小组:

(三)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1.导入

①合理性 A.1分 B.0.7分 C.0.5分

②发散性 A.1分 B.0.7分 C.0.5分

③深刻性 A.1分 B.0.7分 C.0.5分

2.新授

① 师生双方活动形式 A.1分 B.0.7分 C.0.5分

② 双方活动有效性 A.1分 B.0.7分 C.0.5分

③ 设计有度有弹性 A.1分 B.0.7分 C.0.5分

3.总结

①总结提炼水平 A.1分 B.0.7分 C.0.5分

②形式的灵活性 A.1分 B.0.7分 C.0.5分

③内容的延伸性 A.1分 B.0.7分 C.0.5分

1. 作业

①数量的适宜性 A.1分 B.0.7分 C.0.5分

②形式的多样性 A.1分 B.0.7分 C.0.5分

③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 A.1分 B.0.7分 C.0.5分

评课反馈阶梯记录(一)澄清疑问(Clarify)

最后WATT和KNOTT这个笑话的安排是何意图?

(二)肯定其中价值(Value)

1.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梯度,实而不华。

2.ACT OUT中请学生上台表演,并运用道具,效果较好。

3.情景对话中设置了三种情况,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4.总结部分既有巩固,又有延伸补充。

(三)提出潜在问题(Concern)

1.听力声音太轻,学生基本听不清楚。

2.导入虽直截了当,缺乏发散性和深刻性,不够有力度。

3.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性格所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四)提供改进建议(Suggest):

1.教师应增加临场应变力,如听力可改由老师朗读。

2.导入应更强有力,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可以利用最后的笑话提升本堂课内容,让学生了解电话礼仪的重要性。

Suggest

Concern

Value

Clarify

收获:1.参加同课异构上课的老师在比较中得到了学习,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

2. 通过对全新的听、评课模式的尝试,提升了互动研讨和交流的教研氛围。

3. 初次尝试,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建立 听课 评课 制度

听课与评课作为观摩学习的一种常规教学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广泛进行。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规律,抓好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听课与评课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听课与评课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它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而更好地进行“临床指导”教学经验欠缺教师;更好地激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更好地验证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把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不断完善理论,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经验的目的。

一、采取好的听评方式

我认为除了特殊情况,一般应以有准备听课为主。作为一种常规

教研活动,如果每学年能让教师参加一两次观摩学习课,并安排每位教师参加一次有准备地听课,且当面评议,让讲课、听课教师同时参加评课,并让每位教师能自觉地自己组织一些听课,长期这样,将会营造出良好的听课、评课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淘汰不称职的教师,同时以可以让留任讲台的教师教学水平整体上一新台阶,这样就不会使听课流于形式,从而达到了解、检查、学习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相互促进,相互勉励,共同提高。

实际上除了由教学主管部门组织的上述三种听课方式外,每个学校应发动教师主动自觉地听课。因为主管部门组织的听课参加教师毕竟有限,有的教师甚至一年难得听一次课。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听课氛围后,让教师在备课、上课之余抽出时间在取得讲课教师的同意后自觉地听课。听课的范围可以广一些,除了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也可以听同层次教师的课,尤其重要的是要多听同头课。听课可以在资历老的教师身上学习教学经验,在同层次的教师身上,既可以借鉴长处,也可以通过发现短处而避之,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多听不类型的课:新课、复习课、练习课等等。学习不同类型的教学过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时间分配等技巧。

评课时最好让讲课教师一起参与,当面提出问题,指出优点。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面子不好受,应该不存在。只要评议教师态度诚恳,语重心长,以认真的态度客观分析,既有事实根据,以有理论深度,不管问题多么尖锐,被评教师都应会虚心听取,并心存感激,且最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评课可以集群体智慧把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坦露出来,使讲课者更加全面地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收到评议一人,众人得益的效果。同时评议会是教学研讨的一种形式,它是把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到教学理论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在评议过程中使讲课、听课教师学会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学会从现象中揭示本质,使认识更加深化,从而使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好的听课要领

1.听课要领

1.1听:一听教师怎么讲,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教师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1.2看:看整个课堂气氛;一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

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材的选择是否得当,看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是静坐呆听,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1.3想: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

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现象的观察上,更要通过思维想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本质。

1.4记:记下所听到的、看到的,听课应详尽记下课堂教学过程

及听课中的主观感受和零星分析。

2.评课要领

2.1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由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学科专业知识等几部分组成。评教学语言主要看:是否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是否标准、流利,语速是否适中,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准确、简明、生动;是否使用学科专业术语。评教态主要看:仪表是否端庄、整洁;教态是否自然、亲切、大方。评板书主要看是否规范、清晰;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看:教师学科理论功底是否深厚;讲解知识是否准确。

2.2评教学目标

这一要素主要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所确定的教学目

标、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知识、能力、理解、运用的统一;课堂教学是否围绕目标进行。

2.3评教学内容

这一要素是教学中的重点,主要看:教师对教材上概念、观点等讲授及运用是否正确、完整;知识讲解的逻辑性是否严密,条理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理论联系实际的事例材料是否准确、科学、典型,是否贴近社会和学生现实生活,是否有说服力;教学内容份量安排是否适当。

2.4平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

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主要看:课堂结构中各环节是否完整、合理,时间安排是否恰当;课堂教学组织是否严密、紧凑,过度是否自然;课堂上是否注意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和信息反馈,师生双边活动是否良好,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2.5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看:教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认识规律,是否灵活且有实效;是否激励学生兴趣;是否注重学法指导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否正确、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2.6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师是否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理解了所学知识,学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课堂贯穿德育教育是否自然有实效;整过课堂教学有无特色。

三、在听课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能尽善尽美。听课评课中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丢开技节,抓主要的实质性问题,概括出教师讲课突出的特点或主要的问题。

2.要采取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评课一般采取集体公开形式,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对于个别指导帮听课可以采用单独形式评课,即听课者与执教者单独交换意见的形式进行,并且意见诚恳,易于接受。

第7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日语视听 策略 图示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y of Japanese Audio-visual Lesson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LIANG Xia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 revolutionary change to language teach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pdate also led to its being used in modern language teaching.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is to make teaching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dvanced Japanese audio-visual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lessons under this form corresponding to adapt to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ow to apply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o change Japanese audio-visual course.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Japanese audio-visual; strategy; icon theory

1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日语视听课的重要意义

网络教学平台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和辅助手段,听力教师可以借助其辅助功能,构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际体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应用优越性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基础。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应用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在西方日渐风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丰富资料来源和便捷沟通方式弥补了传统多媒体授课的不足。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推动和发展网络辅助视听教学实践。

2 视听理论与策略

听、说、读、写历来是外语教学中的四大基本技能,其中听力排在第1位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结构主义的语言观非常重视声音的重要性,行动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强化-反应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外语教学,由此衍生的一些语言理论都认为在外语学习初期应该重视声音的正确性。甚至发展到“音声言语第一主义”,而语言文字的指导在学习到相当的阶段后才应进行。功能主义语言学则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为单纯学语言而学语言,而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因此外语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视听教学不应该单纯听音或者单词、句子,而应该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视听教学的理论。图示理论通过对学过的认知图式的回忆,激活已有的旧知识,再输入新的知识,形成新的图示内容,配合语境理解和文章结构的把握来理解全文。

第8篇

一采取“聆听”、“说话”分别陈述的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相对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这一将听说“合二为一”的提法,香港在其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 (2001年)中,则将“聆听”、“说话”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两大范畴,采用分别陈述的方式,与“阅读”、“写作”相并列。很显然,香港语文课程标准对听说部分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使其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真正占据了“半壁江山”。笔者翻阅了建国以来内地各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发现“听”、“说”虽属于两种语文能力,但在这些课程文件中却毫无例外的都放在了一个名为“听说能力”的版块进行陈述,使其在课程标准的实际地位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压缩。

内地在之后的课程标准中将“听说能力”调整为“口语交际”,其初衷虽然是为了强调日??谟锝涣鞯摹扒榫承浴?、“交际性”、“互动性”、“逼真性”,其理念可谓先进,而初中阶段性目标中仍然发现在有关口语交际的八条目标中,实际上有五条目标是在单独陈述“说话教学”、有一条目标是在单独陈述“听话教学”。而其余的两条目标:一条笼统地陈述了交流应“注意对象和场合”以及“文明得体”;另外一条则单独一句谈说话教学,一句谈听话教学。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口语交际”这一提法虽然理念先进,但实际上却并未将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因而就更难以落实到教学之上。

故而,笔者认为将“听”、“说”分为两个版块更为恰切。首先,“听”、“说”分开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听说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目的明确、目标清晰的活动,即便日??谟锝患驶疃哂泻芮康淖酆闲?、整合性,但教学不能将其照搬到课堂上来,而是要从现象深人本质,将其分解为小的目标和任务,并设计出相应的课程内容将之实现?!疤?、“说”无疑在整个口语交际中占据主体地位,分开进行教学有利于任务的分解、目标的明晰,而将之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势必会降低教学的效率。其次,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是“听”、“说”对等的,比如,收听广播、做报告等,其中有的侧重于“听”,有的侧重于“说”,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听”、“说”单独进行教学为宜。

二听说课程设计与学术界相关学科研究现状相适应

尽管内地的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培养进行了强调,但如果与培养“口语交际”相关的学科没有提供相应的知识,那么诚如王荣生博士所言“这也许只是提供一个翻新的话题而已”。在此,香港的听说课程设计对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吸纳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首先,香港听说课程引人了“话语”这一概念。在听说课上,究竟让学生“听什么”、 “说什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是构成听说课程内容的直接基础。然而,内地的课程标准对此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只是有诸如“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等零星存在。这种表述无疑过于笼统,不能让教师对听说教学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直接导致了听说教学流于随意。相比较而言,香港在课程标准中则予以了明确而具体的陈述。作为《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的重要补充性文件, 《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 (2007年) (以下简称为《学习重点》)在聆听范畴、说话范畴的起始部分中,引入了语言学中的“话语”这一概念,并对聆听的范围、说话的范围做出了细致的界定与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中的话语(discourse)一词是个“时髦”的概念,它指称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在专门研究话语及话语分析的分支学科――话语语言学看来,话语分析关心的不仅是一个人说的语句,而且更常涉及的是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以及用来操持和控制特定语境下的话语之语言规则与准则。由此可见,将聆听与说话的范围从话语的角度进行定位,不但有利于扩大听说教学的外延,而且突出了听说教学情境性与交际性的内涵。

其次,香港听说课程融人了媒介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它旨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由于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们遇到的很多听说交际的情境都是在媒介环境下完成的。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吸纳媒介教育的相关成果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在香港的《学习重点》中的聆听部分特别将“掌握视听资讯”作为“聆听能力”的一大部分,并给予了细化,即“比较、分析、综合来自不同媒体的资料,评价资料的呈现效果(如语言文字、画面、影像)”等;同时,在“说话策略”中也提出了“结合多种媒体(如图表、声音、影像),加强表达效果”??梢运?,媒介教育的融人,突破了原先教学声音符号的单一性,整合了其他类型的符号,培养了学生应对媒介事件的综合素养。然而反观内地,媒介教育在听说课程的设计中仍处于缺失状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面前,不免有些滞后。

三从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听说课程的学习重点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应具有系统性、清晰性的特点。而内地的课程标准则显得笼统、无序,难以对课程设计起到操作性的指导作用。在此,香港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香港《学习重点》将课程建议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能力”、“策略”、“兴趣、态度、习惯”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说话能力为例,包括以下具体的课程内容:

第9篇

关键词:听评课;积极建构;范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2-0056-03

基于积极建构的听评课,是指课堂观察者与执教者之间依托教学现场,通过多元对话,促进对课堂的理解,生成教学智慧,改进自己或同行的教学实践。互动是积极建构课堂的有效方式,生成是主动建构课堂教学的结果。评课不仅注重听课者生成的思考,还注重评课过程中多方互动积极生成教育智慧的过程。如果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或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应付听评课,缺乏积极反观内省的意识,让自我游离于课堂之外,就谈不上主动建构和促进发展了。

一、在互动交流中积极建构:“我觉得应该这样上!”

积极建构是教研评课的核心理念。听课者在执教者所提供的教学现场中发现了比较典型的教学问题时,一般总要探寻问题的现象、原因和改进策略,尤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选择教学方法和再造课堂流程。这样的评课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在认真分析之后提出自己的教学创意。当前很多评课往往批评否定时动辄一二三四长篇大论,但是具体怎样改进却言之甚少甚至只字不提。老师希望评课者能够以课堂现场为依托,把自己摆进来,生成“应该这样上”的教学思路,与执教者和同行交流。

教学现场为听课者提供了积极建构课堂的互动平台。例如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囚绿》时提出问题:“题目为什么叫‘囚绿’呢?‘绿’可以‘囚禁’吗?”可能是这个问题跨度较大,学生并没有找到答题的切口,一下子陷入了沉默。教师提示说:“请同学们看第八节,齐读这一节?!毖卮鸷?,教师再提问:“为什么说它‘简陋’呢?请同学们从第2、3、4节找答案”。学生找到“高不过一尺”“小”“阳光炎热”等特点之后,教师接着说:“请再把视线回到第八段,作者为何说‘郁闷’呢?”学生一时没有找到答案,教师再提示说:“请找第五节的句子”,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了“怀念绿色”“涸澈”“疲惫”等。很显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意识太强,帮学生找好了“答题区间”,文本研读被转化为一个个让学生解答的“阅读题”,学生的思维被严重束缚,学生的自我阅读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这堂课应该怎样改进比较好呢?笔者在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之后就有化解这一“困境”的冲动?!疤饽课裁唇小袈獭兀俊闭馐且桓銮R环⒍淼闹魑侍?,也是给学生以悬念、开启学生思维的一个好问题。如果颠覆教师的设计,另起炉灶,没有这个必要,也使课堂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如果在学生沉默时,教师引导寻找与“囚绿”相关的句子,学生应该能找到“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比缓笞プ 扒!薄敖獭薄白笆巍钡裙丶视锢雌肺?,就不难理解作者既“囚”又“爱”的本意了。如果是研讨课,只是简单地评价优劣,不去拿出建设性的意见来,这样的评课可能只是教研的“流程”,对听课者和执教者双方的教学技能提升来说都很难有多少实质性意义。

我们不否认批判性评课对于建构理想课堂的价值,但是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最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积极建构课堂,提出“应该怎么上”的具体策略。敢于对同行说:“我觉得应该这样上”,是评课者对教学现场的一种主动观照与积极反思。敢于表达自己对课堂建构性的意见,是当前听评课活动中积极倡导的教研方式。在校本研修的听评课活动中,一同修正教学目标,共同改进课堂结构,合作完善问题设置,主动革新教学方式,凝练课堂语言,改善教学情态等,是快速提高青年教师上课能力的有效教研方式。

二、在预设与生成的推进中提前建构:“接下来会怎样上呢?”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对执教者的课堂进程会积极参与预设与判断。这种预设和判断可以是上课之前对课堂现场的预设和理解,比如对所执教内容的重难点的定位与处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主要环节的设计等。带着预设进课堂,听课者就多了一份与上课者相同的使命,多了一份教学对话的真诚,多了一份对课堂现场的真切感悟。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推进的节骨眼上,听课者对执教者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的揣摩性预判。这种假设与判断立足于执教者的课堂设计,又融合了听课者自身的理解。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父爱’却叫‘背影’呢?”这个问题一是从反面设问,很难找到回答的切入点,学生也很难了解老师的意图。二是问题呈现得早了一点。笔者在思考:教师接下来会怎么上呢?是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一遍,还是变换提问方式,将问题进行分解?是教师自己包办代替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暂且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开始新的内容的学习?可喜的是,教师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妥,马上将问题改为:“这篇文章总共写了几次‘背影’呢?请快速找一找,都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样,问题指向就明确了,学生先找几次“背影”,圈画出来,然后再看四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教师在学生找到后组织分别朗读与赏析“背影”的内涵。

评课教师将自己置身于执教者的角色中去审视课堂,更容易沉浸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促成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对执教者来说,课堂上的临时应变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都能得到及时的修正和改进,但是对于听课者来说,则可以运筹帷幄,对教学现场的可能性进行预判,并进行自己的理解和设计,通过教学实践加以改进和验证,达到理想的课堂状态。

三、在与同行的碰撞中建构生成:“你看这样上行不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痹谄揽喂讨?,听课者一般会将自己的评课改进意见拿出来与同行或专家商榷。通过商榷交流,对课堂的理解更加敞亮,从混沌走向清晰,从偏离中步入正轨。

听课者在别人评课之前拥有自己的思考,不妨将自己的评课意见“抛砖引玉”,这是检验自己评课价值的一种形式。将自己的思想与同行的思想交流碰撞,在交流与碰撞中生成新的认识。集思广益,可以使自己的思考更加有条理,更加成熟,更有深度。

任何课堂都是有缺憾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修改都是适合的。评课时经?;岢鱿趾芏嘟ㄉ栊缘囊饧?,“不能这样上”,“应该怎么上”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冲突和碰撞的听评课交流是最具价值的。只要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哪怕有明显的不同意见,也是很有价值的。一位青年教师在听完一位名教师的《可以预约的雪》后,在评课时对其中一个环节的设计提出了商榷意见。文章结尾有两个“蜿蜒”,建议不要在一开始就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提问,而是按照文本呈现的过程进行解读更自然一些。这个意见当即得到了听课者和执教者的积极回应。就一堂课或者一个教学环节来说,很难说名教师的设计就一定优于青年教师。每位教师都可以将自己的思考与别人的思考做一个对比观照。通过双方的交流甚至碰撞,容易发现自己观点的价值,也可能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产生“我的”新思想。对课堂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种快速成长的学习方式。

四、在师生换位思考中积极建构:“学生会怎么想呢?”

听课者在课堂上和评课过程中有时需要适当转换角色,从学生角度着眼课堂教学的生成过程。日常的听课往往是看教师怎么上,因而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关注不够。我们也经常有一种错觉,发表在报刊上的教学设计到了自己课堂实战时难免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的课堂,而实际教学则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关注教的设计,往往很流畅,但是学生的动态表现则可能很“涩”了。因此,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听课和评课也许是化解教学低效难题的途径之一。

听课者临时转换为学生的角色,更容易考查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适当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尤其是方法、过程与结果的达成度。这种评课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将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观察学生的“学”上来,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如何学”,从关注“教得怎么样”转为关注“学得怎么样”,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有没有“会学”。要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纳入到观察的视野中来,这才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奔热皇墙萄?,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以学定教,首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其次是学生喜欢学,再次是学生“学会”了,最高的境界是学生“学会”并因此“会学”了。一位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批评学生写的作文立意幼稚,条理不清,一位同学小声嘀咕了一声:“你说说倒是简单的,有本事也与我们一起写作文呢!”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了解学生的想法吗?如果能够像那位同学所期望的一样,与学生一起写作文,无论是从作文这一行动的示范,还是对作文的范例教学来说,都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尤其应注意学生会怎么想。一位教师在教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时,问学生:“有个词在文章中出现N多次,这是哪个词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葡萄!”从教师的表情上看,没有预料到学生会这样回答。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也在极力寻找,直观的判断应该是“葡萄”,但是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呢?一时并不知晓,只能感觉教师的意图并不是让学生回答“葡萄”这个词??杉?,教师的备课思考与学生的思考出现了较大的反差。教师其实备课时关注的是“了”字,意在引导学生欣赏汪曾祺口语的亲切、自然、舒缓等特点,但是学生并不是这样思考问题,既然这篇文章写“葡萄”,它出现的频率应该很高。教师绕了很大一个弯弯,才算把这个问题扭转过来,将学生引导到“了”上。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问题的严密性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尽量避免“歧义”和各种千奇百怪的回答。

听评课不是对某位教师某节课进行裁判,而是把“课”作为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借助这个互动对话的平台,从主动建构的角度看课堂,思考课如何上得更好,学生如何学得更有效。通过集思广益式的主动建构,探求课堂的核心价值,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Illustration of Inspecting-Assessing Classroom Teaching Paradigm Based

on Active Construction

ZHANG Chun-hua

(Tianyi High School, Wuxi 214101, 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中文免费 |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av毛片 | 天天躁夜夜躁av天天爽 | aⅴ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 欧美+日本+国产+在线观看 | 衣服被扒开强摸双乳18禁网站 | 国产精品第八页 | 国产福利永久在线视频无毒不卡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 香蕉av777xxx色综合一区 | 亚洲精品欧洲久久婷婷99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孕妇怀孕高潮潮喷视频孕妇 | 肥老熟妇伦子伦456视频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视频一二区 | 91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a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在线中文字幕 | 偷窥自拍欧美色图 | 老头巨大挺进莹莹的体内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a一片一级一片 |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 |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 十级毛片 | 久操久操久操 | 999热在线精品观看全部 | 精品国产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99www综合久久爱com |